11月14日下午,“中国民族艺术教育联盟”之“四校名师精品系列讲座”(第三期)第三讲——《敦煌壁画伎乐天舞蹈形象呈现》,在我校服饰创新园二层报告厅举办。科学技术处张玉芳副处长主持了讲座。我校近两百位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聆听了报告。 
      主讲嘉宾史敏教授,是国家一级演员,曾主演大型舞剧《丝路花雨》中的英娘,《山魂交响曲》中的苗依以及舞剧《箜篌引》中的无忧公主。表演过的主要舞蹈作品有《飞天》、《反弹琵琶》、《敦煌梦幻》、《天宫伎乐》、《公孙大娘剑器舞》、《良宵》和舞蹈艺术专题片《敦煌不沉眠》。自1995年起至今,在北京舞蹈学院和香港演艺学院承担中国舞本科、专科《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身韵课——徒手、袖舞》、《教学剧目》以及研究生《敦煌舞伎乐天》等课程的教学。创作过大型女子群舞《霓裳羽衣》、《静夜思•残春》和舞蹈艺术专题片《敦煌不沉眠》、《闻法飞天》、《反弹琵琶品》、《庆善乐》等舞蹈作品。担任《敦煌壁画伎乐天舞台呈现》和《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舞蹈精品晚会》的策划和总导演。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敦煌壁画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她蕴含着我国丰富的舞蹈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继承古代优秀的舞蹈传统,弘扬中华舞蹈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敦煌壁画历经一千六百余年,其中的舞姿造型琳琅满目千姿百态,他们既保持着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又有着基本统一的风格特征和审美规律。本场讲演活动包括了《启示•冥想》、《反弹琵琶品》、《闻法飞天》、《胡旋考》、《伎乐、护法三十六姿 》、《降魔金刚》、《敦煌健舞》六部分内容,通过讲说、精彩的舞姿展演及视频影像资料,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敦煌乐舞中“三道弯”舞姿的风格美、动态的“S”形之美、“空灵”“善”化的宗教神态美以及动作与连接的圆曲之美。通过互动环节,更加了解了舞蹈艺术家如何通过气、意、神、手、舞姿、技术等方面的练习,掌握敦煌舞蹈所特有的风格、韵律,最终达到再现敦煌壁画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