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北京服装学院设立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成立于2004年9月,是北京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和北京市教委联合建立的首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是时尚产业新型高端智库是北京市优秀研究基地。曾荣获首都教育先锋先进集体等称号。自2016年起,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 社科研究基地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纺织非遗与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研究; 2.时尚产业绿色发展与时尚消费研究; 3.时尚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4.服装与艺术设计创新管理研究; 5.非遗与时尚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实践。 社科基地研究团队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社科基地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以及行业咨询项目等200余项。代表性成果为: 1.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著作 社科研究基地与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家的剑桥大学、北卡等大学共同开展纺织服装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多项,并出版研究专著。 2.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传统服饰京绣纹样艺术研究”“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等非遗与传统文化研究项目20余项。 3.连续10年主持编撰发布《北京服装产业发展年度白皮书》 受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委托,与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一起,连续10年主持编制发布《北京服装产业发展年度白皮书》。 4.主持编制20余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 受地方政府委托主持完成北京、郑州、榆林、昆明、杭州等20余个地区的时尚服装服饰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5.主持研究发布绿色消费指数 主持研究发布《北京时尚指数报告》《绿色生活方式指数报告》《服装绿色消费指数报告》《时尚消费指数报告》等近10部行业指数报告。 6.主持编撰出版行业专著 编撰出版《时裳纪-北京时装之都十年发展历程》《北京服装产业发展报告(产业篇)》《北京服装产业发展报告(品牌篇)》《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升级与发展》等数10部行业发展蓝皮书。 7.主持编撰近10部纺织非遗研究报告 长期跟踪研究服饰文化、刺绣技艺与艺术的相关领域。近5年先后承担了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传统服饰京绣艺术纹样谱系构建与应用研究》《纺织非遗视阈下北京高品质文化消费发展路径研究》等多项省部级项目研究和应用工作。同时完成了《基于服饰规制的京绣纹样风格迁移创新设计研究》《面向儿童用户的京绣纹样艺术交互设计研究》《满族传统服饰刺绣纹样构成形式》《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纹样构成形式与文化内涵》《黔东南苗族服饰刺绣纹样色彩研究》《湖南通道侗族织锦艺术特征与色彩研究》等近10部纺织非遗研究报告,发表刺绣研究相关学术论文近10篇。 8.组织多个地区的艺术设计高端人才培训班 主持完成新疆和田、内蒙乌兰察布、湖南湘西等地区《服饰设计及刺绣技艺》等艺术设计培训班。走访调研北京、云南、贵州、新疆等民族地区采集刺绣艺术和实物,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资料。 9.举办纺织服装、非遗领域高端论坛 举办《中国定制经济高峰论坛(博览会)》等活动,通过科技、美学、文化与时尚的多纬度融合,展现“定制文化与时尚经济”研究动态新成果,诠释时尚生活的时代特征。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芍药居甲1号北京服装学院(芍药居校区)教学楼303室 办公电话:010-64288062 社科研究基地网站:jd.bift.edu.cn 官方微信号:RCCGCI 联系人:宁老师(13671233835),穆老师(15810787182) |